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4

猜你喜欢

数十亿市值 云南这家运作了近30年的明珠企业究竟为何陨落?
云南四城市被约谈!原因与你我的生活环境有关!

云南生态系统名录全国首发  不要错过这些独特珍稀的生态美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共14个门类383项。其中,云南省共有7个门类14个项目入选。


根据目录,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


据了解,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抓手,加大对列入项目,尤其是贫困地区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各地对列入项目着手制定振兴方案,落实振兴措施,以列入项目为重点,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终于!划重点时间!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

云南入选的项目有哪些?


纺染织绣


石林县彝族(撒尼)刺绣



石林县彝族(撒尼)刺绣起源于唐、宋,成熟与明、清,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市场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元素融入石林撒尼刺绣,其内涵日趋丰富、市场日益繁荣完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大理市扎染技艺



大理白族扎染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双版纳州傣族织锦技艺



傣族织锦是傣族人民原始的劳动产物,是傣族造型艺术最早的表达方式之一,丰富多彩的傣锦编织图案,在傣族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2008年傣族织锦技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服饰制作


保山市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各类工艺手法相互交融,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州彝族服饰制作技艺



彝族服饰刺绣手法多样,在各支系服饰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图案艺术有着久远的纯朴、粗犷、奔放的民族气质和概括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


金属加工


鹤庆县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距今有500年以上历史。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制成壶、手镯、戒指等工艺品。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


曲靖市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石屏县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属于中国传统的金属制作工艺,始创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精湛,特色浓郁,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刻绘


潞西市傣族剪纸技艺



2010年,德宏州的潞西市正式更名为芒市。当地的傣族剪纸的作品线条穿插变化,匀称流畅,构图丰满。傣族剪纸与中原剪纸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傣家人不但剪纸,还剪布、剪金属。早在2006年,傣族剪纸就被列入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陶瓷烧造


迪庆州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区被广泛地使用,制作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尼西黑陶至今仍然使用世代相传的古老工艺制作和烧制而成。2008年,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双版纳州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是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制陶术。其特色是慢轮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制作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水县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产自红河州建水县碗窑村。据考古资料显示,建水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泥条盘筑法烧制的陶器制品。建水碗窑村古窑址星罗棋布,充分映证了该地悠久的制陶传统。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房制作


临沧市、香格里拉市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根据史料记载,纸传入云南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明代中叶傣族地区已有造纸业,傣族称纸为“缅纸”。纳西族的手工造纸,则融入了一些中原造纸的方法,是多元文化交汇的产物。清代有关云南造纸的记载最多,造纸业最发达。2006年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器具制作


大关县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主要保存于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昭通是云南苗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每逢过节和农闲时,苗族同胞都要举行各式各样的芦笙舞会。芦笙制作取材于苦竹、桦槁树皮、杉木、铜片。现在,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最后,进入拉票时间

在云南入选的14项传统工艺中

你最中意哪一项呢?

来为你最喜欢投上一票

祝福这些民间瑰宝传承下去!





云南网(ID:yunnancn)综合自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新华网、云岭先锋、云南日报等

编辑:郭晨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